-
项目管控是为良善的项目管理者赋能
项目管控遵循的底层逻辑,是项目会成功,是项目管理者都是良善的。 提到项目管控,现在普遍存在这样一种逻辑:项目管控的出发点,都是项目可能会失败,都是没有良善的项目管理者。这个逻辑是不对的。这就好比,一位医生面对一个人时,总想着这个人有病,要开一堆药,这个出发点就不对。正确的逻辑应该是这个人很健康,偶尔生病了才看病、吃药。 项目会成功,是项目管控的底层逻辑 我们谈项目管控,不能先假设这个项目会失败,然后为了避免失败才进行管控;正确的逻辑应该是,先确定这个项目会成功,为了项目成功,
了解详情>>
-
你分得清目的和目标吗?
项目管控遵循的底层逻辑,是项目会成功,是项目管理者都是良善的。 提到项目管控,现在普遍存在这样一种逻辑:项目管控的出发点,都是项目可能会失败,都是没有良善的项目管理者。这个逻辑是不对的。这就好比,一位医生面对一个人时,总想着这个人有病,要开一堆药,这个出发点就不对。正确的逻辑应该是这个人很健康,偶尔生病了才看病、吃药。 项目会成功,是项目管控的底层逻辑 我们谈项目管控,不能先假设这个项目会失败,然后为了避免失败才进行管控;正确的逻辑应该是,先确定这个项目会成功,为了项目成功,我们需要制订什么管控方式,需要匹配哪些支持资源。 项目会成功,我们的项目管理者也是良善的,这个是常态,是进行项目管控的底层逻辑。我们要从一开始就设定这样的前提,再来配套相关的项目管控流程和办法,再来谈偶尔出现的非常态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遵循这个底层逻辑来管控项目,就会减少很多的工作内容,我们的管理行为最起码会去掉七七八八。 项目管控的着眼点是引导和赋能 项目管控的过程,我们更着眼于有良善的项目管理者。一位良善的项目管理者,他(她)自己会非常用心,自己会从头到尾对项目进行严格把关。我们进行项目管控的目的,是为这位良善的项目管理者赋能,让他(她)做的事情更到位,让他(她)的项目效果更好。 我们进行项目管控的思路是,我们不是一天到晚怕你跌倒,怕你吃饭噎着,随时给你准备一个什么东西,我们不是这样,我们现在想着怎么让每个人元气充足,永远想大家怎么保持健康,万一有什么病毒,凭借身体的抵抗力就可以清除掉。 项目管控的底层逻辑,是去探讨这个人很健康,以及怎么一直维持健康状态;而不是去探讨这个人有可能感冒,有可能受伤,有可能跌倒,我们怎么防范感冒,怎么防范受伤,怎么防范跌倒。 生病不是人生常态,健康才是常态。项目管控也要回归到常态,就是我们的项目进行得很正常,验收得很顺利,项目成果达标。 我们要大量地补充什么叫做项目成果达标,什么叫做验收很顺利,什么叫做项目进行得很正常。公司为了项目成功结案,为良善的项目管理者提供资源支持——用引导和为项目管理者赋能来取代项目管控。 在这样的设定下,项目管理者按照立项书,正常地汇报进度,公司不用盯着你,你该汇报进度就汇报进度,你不汇报,公司就按警报,公司有正常的监控流程,你出现三次应该汇报却没有汇报的情况,公司就要按照规定来处理项目管理者。 大量培养良善的管理者 项目管控的第一步,是大浪淘沙,筛选出良善的项目管理者。怎么筛选?当然是在项目实施的实战中筛选。你愿意做项目管理者,公司很欢迎,而且给予项目管理者的待遇,但是一个阶段下来,你可能干不了项目管理者,你就退到后面。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良善的项目管理者,就该提拔上来,给予匹配的待遇和资源。 公司要提早培养良善的管理者。我们不论出身,不论文化,不论背景,只要有意愿的员工,公司就提早培养,一年、两年、三年……慢慢就上来了。 让大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多做一些小事、杂事、粗活,什么事都做过了,公司就开始培养。只要他(她)慢慢起来,慢慢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这个人就成才了,他(她)就有机会成为一位良善的管理者,能作为很重要的大项目的管理者。 公司要充满良善的项目管理者,大家都是意识清晰,用心做事的人,我们的周边大量充满着说“领导你放心,这事你交给我,我来干,进度我向你汇报”,公司要的就是这样的人。不管干的是小事还是大事,我们要的就是这种人。 小结 项目管控的着眼点是项目都可以顺利结案,项目管理者都是良善的,在这样的逻辑下,我们要大量补充什么叫做项目成果达标,什么叫做验收很顺利,什么叫做项目进行得很正常。同时,公司要致力于大量培养和筛选良善的项目管理者。
了解详情>>
-
如何制定一个可执行的目标
?对于一个干部来说,项目做不好,队伍带不好,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点,没有目标。 因为没有目标,做事情就会漫无目的,东一榔头,西一斧头,胡子眉毛一把抓。动作就会变来变去。没有目标,就不会有结果。 第二点,虽然有目标,但是目标是不可执行的。所以依然拿不到结果。 事情做不成,各种复盘,各种找原因,甚至推卸责任迁怒他人,这都不是症结。如果存在一个目标,但是事情却没有做成,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你的目标是不可执行的。所谓的可执行目标,就是一个能导向正向预期和正向收益的目标。 ?
了解详情>>
-
打造每个顶裕人都是“常胜将军”
目标,是项目的验收标准 制订项目目标,其实就是打造一把“标尺”,一把验证项目是否成功的标尺。项目做到最后,做到什么程度才叫做得好,我们又如何去判断这个项目是否取得成功呢?其实就是看项目前期定下的目标,有没有按照预期达成。那我们肯定就需要一个标准来衡量目标的达成度,也就是验收标准。如果定下的目标都达成了,也就符合验收标准,那这个项目就可以圆满结项了。 定下的目标需可测量 一个可测量的目标,不仅方便项目验收,而且也给项目执行提供了行动指南。假如我们定下的目
了解详情>>
-
目标篇:何谓目标?
在我们项目立项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在写目标的时候经常出现一种错位现象。就是明明应该写的是目标,结果这个目标读下来,明显就是一个实施方案,有时候明明写的是实施方案,但是换一种说法又变成了目标。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就是大家对目标还没有理解到位。 1. 什么是目标? 目标,说白了就是要做的事情怎么验收。 我们立一个项目,就是在做一件事情,这个事情每步怎么走,怎么实施,每一个阶段有什么成果,这个成果的合格标准是什么,其实就是目标。 比如:我是一个农民,我要种水稻,为了获
了解详情>>
-
诚信是每个人应该修炼的内功
每一位顶裕人入职时都要抄写《戒欺》,其第一句话便是“诚为本,信为先”。我们为什么要抄写《戒欺》?第一句话有什么含义?你是否懂得其中的真正用意? 诚信是做生意的基础 诚为本,信为先。这是做生意的基础。诚信不是简单的讲信用,应该讲信用就讲信用,但是光讲信用,还不能称之为诚信。 诚,是真理,是规律,是真实,讲究的是要认真,有理有据才叫诚。 信,是信息,是交流,是信任,讲究的是要到位,你收到,我收到,才叫信。 不诚不信,很难做好生意 不诚不信,为什么很难做好生
了解详情>>
-
如何更有效的学习质量管理体系专有名词?
对于专有名词的表述,大家各自发挥,但为了让大家通过对专有名词的理解和更加逐步地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精神,再简单的提一下,另一个表达的标准。 只是单独地去解释名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的学习肯定是没效果,而且肯定记不住。 学习专有名词,要关联来龙去脉 一般学习专有名词,要把过去跟未来关联在一起,要把来龙去脉关联在一起,也就是这个专有名词,来自哪里?将来要用到哪里?我们在学习时要把这样的过去、现在、未来相互关联的思考展现出来。 西游记当中有句名台词:“贫僧唐三藏,自东土大唐而来
了解详情>>
-
什么是目的?
目的,是解决了问题后获得的好处。 好处,可以是解决问题后客观的、能立即获得的好处,也可以是主观的、未来将获得的好处。好处可以是部门获得的,也可以是公司获得的。比如,某餐饮公司解决了牛肉采购成本高的问题,立刻获得的好处就是降低卤牛肉这个菜品的价格,减少感觉菜品价格贵的客户数量;未来将获得的好处是增加了回头客的数量,并且通过转介绍获得到更多的客户。 好处解决的是这个项目值不值得做的问题。好处越多,收益越高,涉及的范围越广,影响越深远,意味着这个项目越值得做。 ???好处要具体且真
了解详情>>
-
建立一套以质量管理体系为信仰的意识形态
我们顶裕人的意识形态是坚决信仰且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精神。 我们所有相关的按照分工,按照管理层级,基层员工、中层员工、高层员工、核心员工,考量的就是全范围的体系精神。我们想事情、做事情、说事情背后都有一套底层逻辑,而且都能对应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 我们有一种意识,那种样貌、那种形态是充分的体会我们大人文精神底下的体系精神,我们有各种的人文素养,完全以质量管理体系为信仰,坚决执行落地体系的工作素养。 以质量管理体系为信仰,发现问题 坚决信仰质量管理体系精神,随时能发现问题。我们
了解详情>>
-
用意篇:问对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大家在立项的时候,第一步想用意的时候,总是无从下手,虽然知道用意就是解决问题,但是每次在写用意的时候,总是很难审核通过,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找不准问题。 1.找不准问题,用意写偏的原因是什么? 打比方,我现在有个项目想要做,什么项目呢?统一发包机架烤粉工艺,那我做这个项目的用意是什么呢?我不统一发包机架烤粉工艺的话,有什么问题存在呢?一般人脑海里可能会跳出以下这些“问题”: 喷漆方式机架表面经常出现凹凸不平、刮损、质感不好、表面颜色深浅不一等外观
了解详情>>
-
什么是用意?
用意,是描述提报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如果给我1小时解决一个问题,那么,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个问题是什么,剩下的5分钟就足够解决这个问题。找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 01问题是现状和期待状态之间的落差 什么是问题?头疼,订单少,客户投诉率高,成本高,毛利率低……在文件和口语中,充满了这样的表述,并被人们认为是“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理解问题无可厚非,但是当我们着手解决问题时,尤其是当公司为了求生存和
了解详情>>
-
体系思维能让人变聪明,从而走向成功
对于成功,每个人的定义各不相同,有的人认为成功是变得富有,有的人认为成功是变得美丽,有的人认为成功是成为某个行业的知名人物......当然,这些都是成功。 而无论哪种成功,只要我们成为“聪明”人,学会了下面这套变成“聪明”人的方法论,成功便近在咫尺。 “聪明”的定义是什么? 这里的聪明不是我们平时所认为的那个聪明,并不是说这个人学习成绩好,智商高或者很机灵就是聪明。 那怎样才能算是聪明呢? 所谓聪明人,
了解详情>>
-
故意损毁名胜古迹案的启示
张某某、毛某某、张某故意损毁名胜古迹案判决文书:(2018)赣11刑初34号刑事判决 案例来源:裁判文书网、最高人民法院网 基本案情 2017年4月份左右,被告人张某某、毛某某、张某三人通过微信联系,约定前往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攀爬“巨蟒出山”岩柱体(又称巨蟒峰)。 2017年4月15日凌晨4时左右,张某某、毛某某、张某三人携带电钻、岩钉(即膨胀螺栓,不锈钢材质)、铁锤、绳索等工具到达巨蟒峰底部。 被告人张某某首先攀爬,毛某某、张某在下面拉住绳索保护张某某
了解详情>>
-
建立需求导向型的产品科研体系
科研成果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 用户和客户,是两个概念。比如,一位妈妈给她的儿子买了一盒糖果,对于糖果的生产厂家而言,用户是儿童,客户是妈妈。用户是产品的直接使用者,关心的是产品使用体验,也就是糖果好不好吃;客户是产品的购买者,关心的是产品价值,就是这盒糖果的价格,以及给儿子带来的欢乐。一个产品的用户和客户,可能完全重合,也没有交集,或者部分交集。 科研工作应当重点考虑的,是用户需求,也就是产品实际使用者的需求。 把满足用户需求作为科研工作出发点 基础科学研究
了解详情>>
-
“妇女节”的前世今生
温暖和煦,国际妇女节如期而至。感谢忙忙碌碌的你,为家庭和社会作出的贡献。 01妇女节的起源 国际劳动妇女节,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其起源归因于20世纪初期发生的一系列妇女运动大事。下面我们从时间线上了解一下它的由来。 第一件事,1909年,美国社会党人将2月28日定为全国妇女日; 第二件事,1910年,在第二国际哥本哈根会议上,以克拉拉·蔡特金为首的17个国家的100余名妇女代表筹划设立国际妇女节,但没
了解详情>>
-
当我们的目标清晰了,就可以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所有事情都有它的根,有它的来龙去脉,有它的投资报酬率,任何事情绝不是想当然的就直接动手去做,这样导致的后果,可能就会演变成在不断的试错中浪费时间和资源。 那我们正确的做法应当如何呢?推荐给大家一套方法,也可以说是一套思维模式,可以为大家解决生活、工作中,很多事情做了像是白做一样的那种达不到预期的失落感。 1. 立项前先思考其目的、用意 当有件事情想要去做的时候,先不急,我们先冷静思考一下,做这件事情,立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什么? 打比方,我现在有一件事情想要去做—&
了解详情>>
-
诗词赏析丨春景易逝,韶光难得
最近,雨水节气刚刚过去,虽然天气仍不明朗,但是连续的降水天已经过去了,这也寓意着早春景象的到来。 早春不同于初夏的燥热,它是生机勃勃、若隐若现的,在不同诗人的笔下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象,时而喜悦、时而忧伤。 这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便是韩愈借清新自然的诗句来描写和赞美早春的美景。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此诗作于韩愈56岁时,此
了解详情>>
-
乌云不可遮月,疫情不可挡春,中沃为抗疫尽绵薄之力
疫情当下,中沃在行动
了解详情>>
-
员工自愿放弃缴纳社保,公司是否还需承担经济补偿金?
案例:(2021)鲁民再11号民事判决书来源:裁判文书网 案件简述 王某系滨州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员工,2017年9月10日,公司向王某出具《关于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通知》一份,载明: 公司准备为你缴纳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请你准备好所需材料及到户口所在地劳保所会办理城镇居民社保、农村居民新农保退保手续或到原就业单位办理转移手续;办理完后将手续交公司;因未办理退保或转移手续影响其参加社会保险的责任自负。
了解详情>>